Luyangyu Tong bio photo

Email

Twitter

Github

东京大学工学院电气专攻IME硕士项目申请心路历程

更新时间:2024/07/22

写在前面

本文记录了笔者申请东京大学EEIS IME硕士项目的心路历程,这是笔者完成的第一所大学研究生项目申请,也是在整个申请季中花费最多心力的一项申请,在此想记录申请过程中的心路历程,琐碎的想法比较多,仅纪念那段平凡但发光的日子。


往年工学院第一轮IME项目的放榜时间一般集中在2月15日前后,但今年放榜时间有些许延后,因此等待得颇有些焦虑。大概2月20日中午12点左右,IME交流申请群557581583就陆续有人收到录取通知书了。我当时正在动车上,动车缓缓减速,即将驶达福州站,福建的公共铁路经过的隧道特别多,因此手机信号相当糟糕。我在QQ和学校邮箱两个页面频繁切换着,一边是祝贺消息旁的红色感叹号,另一边是持续加载中的网页提示。终于,在下午1点左右,我成功进入了邮箱并查看到收件箱旁醒目的数字”1”,邮件包含的内容很多,我在一行行词句中搜寻,直到看到”pleased”这个词时,我松了口气,并没有想象中的欣喜或雀跃,我只是久久凝视玻璃窗外的高楼,彼时的福州酷热如夏,玻璃幕墙闪着粼粼的光。列车到站,门开了,我拿上行李,汇入涌动的人流。



具体的申请timeline如下,均为北京时间:

  • 2023/06:浏览日本各大学的官网,搜集英语项目信息和与研究方向类似的研究室的招生情况
  • 2023/07:托福出分,美化CV,修改套磁信,给意向老师逐个发邮件表达申请愿望
  • 2023/08:GRE出分,修改PPT,在ZOOM上进行导师私人面试
  • 2023/09:正式开始申请IME项目,准备相关材料
  • 2023/10:邮寄递交IME相关材料,完成T-cens申请
  • 2023/10 - 2023/12:复习相关科目,准备EEIS的笔试
  • 2023/12:完成IME笔试和面试
  • 2024/02:收到录取通知书

电子皮肤:赛博朋克的最终奥义!

与电子皮肤的缘分也许要从大二开始,我从大二开始加入实验室并参与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Students Research Training Projects, SRTP) ,彼时我选择的课题是适用于步态监测的电子皮肤材料设计。最初参与SRTP的目的其实很纯粹,挣点创新学分好通过毕业要求。在为期一年的科研训练中,我独立完成了开题答辩,实验设计,材料合成的工作。并在实验室的前辈们的帮助下,实现了电路搭建和算法移植。最终该项目也以良好的评价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认可。


如果仅以本科生的视角,试图说明电子皮肤的来龙去脉会显得繁琐且不具有说服力。因此我仅分享一些近年来与电子皮肤及其从属的柔性电子领域相关的研究成果,以期向读者展示柔性电子领域巨大的应用潜力。


最近,苹果推出的Vision Pro掀起了新一轮的VR热潮,但缺少触觉传感的虚拟现实设备难以为用户带来更为完整的体验。人体实现触觉传感主要是通过皮肤进行的,触觉感知可粗略分为温度感受和机械刺激,后者还包括粗糙度和硬度等,越真实的触觉再现,所要求的感知维度也就越多。香港城市大学软生物电子实验室的于教授团队研发了一种基于执行器阵列的皮肤集成无线触觉接口,可提供多模式和复杂的反馈机制。


用户佩戴VR设备与触觉传感贴片

选择日本的理由:二次元圣地?

笔者其实最初只是想着好好刷绩点,走国内保研的路线。但受到学院的部分留学学长的影响,在大二时开始浏览国外各大学的官网并收集被录取的大陆本科生的背景。实际上最初只想找本科直博的项目,在被美国PhD的超硬核学术背景要求劝退后开始关注港新的PhD项目。港新因其极其偏爱具有国家奖学金的申请者,而笔者所在学院由于比较特殊,国家奖学金的竞争难度是其他学院的数倍有余,因此第二次又被港新劝退。既然博士项目咱不行,那就看看硕士项目吧。

对我而言,硕士项目的首要选择偏好是对于实验室研究的支持程度,几乎绝大部分国家的硕士项目都是授课制为主,授课型与研究型各有利弊,但我主要还是想选择研究型的。得知香港诸大学有开设MPhil项目,心喜,但深入了解后发现相关项目名额极其稀少且几乎全部都是由本校本科生申请,心凉。最后发现日本的修士的各项设置都符合我的心意:

  • 时长为2年,短于国内的3年研究生,存在时间上的福利,适合作为本科阶段后的缓冲期,决定硕士毕业后是直接工作或继续读博士。
  • 日本在地理位置上毗邻国内,同属东亚文化圈,生活方式上与国内接近,并且交通十分便利,不会出现过于严重的生活适应问题。

日本作为发达国家,虽然近年来经济并不太景气,但至少就业率数据还是不错的,整体的社会也相对更开放一些,作为在沿海省份长大的人而言,岛国靠海也是一大优势,并且如果能够留在东京工作的话,收入房价比也相对更能接受一些。

此外,在东京居住,无论是在国内旅游,还是回国(东京直飞上海只需要3小时左右),或者去北美、欧洲等等都相对便捷(有时还能捞到全日空的特价机票)。而且日本的动画,漫画等等文化也深受我的喜欢,因此几经权衡,我最终在新加坡、日本和中国香港三个亚洲的留学国家或地区中选择了日本。


本科的最后一个暑假:痛并快乐着

备战2周极速出分托福是种怎样的体验?因为拖延症以及出国的决心摇摆不定,导致我直到大三下的暑假才决定参加托福和雅思的考试,我是在6月中旬左右预定了七月中旬的托福考试,考点就在学校内,正式的备考是从6月底开始的,所以实际的备考时间只有2周,我先做了几套模拟卷熟悉了一下托福考试的题型,当时发现自己的听力很差,阅读和写作的水平还行,口语方面也难以在短期内迅速提高,因此我就将备考的重心放在听力的练习上,两周多的时间内我几乎全天都泡在图书馆里,准备托福考试。

听力:从 16 -> 29,两周内我做了什么事?

我刚开始练习听力时,无论是对话还是讲座,都很难完全掌握听力的内容,常常是听了后句忘了前句,选择选项全凭模糊的记忆,由于时间紧凑,长期而言提高听力能力肯定是最好的,但我只能从应试的角度提高听力的做题能力。

  • 首先,理解一个句子,最核心的是理解句子里的主语干了什么,通常主语都是由名词构成的,因此我根据托福听力试题涉及的方面(例如动植物、人文历史等)花了半天迅速过了一遍所有的名词,然后又过了一遍出现频率最高的动词,之后每天我都会花一定时间过单词,在我坚持这么做一周后,我发现我基本能够听懂句子的主干了。
  • 其次,我直接根据真题进行精听练习,对于一份材料,我先听2遍,这两遍主要听这份材料属于什么类型的内容,例如关于动植物,考古历史,人际关系等等的讲座,接着逐句听写,其中大概率会遇到不懂的单词,我会把听不出来的单词先用符号替代,等全部听写完成后再逐个查词并记录,这样会比遇到即查的效率稍微高一些。
  • 接着,我在这两周左右内把手机等所有常用的设备的语言都换成了英语,并且强迫自己听VOA的听力材料,休息时也听B站上的英语日常读音习惯,例如连读和重读等。
  • 最后,我会针对性的总结conversation和lecture的出题特点,以及出题习惯,不断总结解题的技巧和方法,然后反复运用技巧,修改技巧。

最后托福的成绩也相对还可以,听力和阅读都取得了29分,写作看的B站上免费的托福写作课,我并不反对使用模版,因为真正让作文高分的还是内容,内容体现了写作者的思考,逻辑和语言组织能力,最后写作也是取得了27分,但口语我几乎是裸考的状态,因为实在没有时间仔细准备口语,只是在考前两三天草草看了看题库,背了一些常考的内容,最后成绩也比较差,只有20分。


决战EEIS笔试

备考EEIS笔试是申请东大过程中最痛苦的阶段。详细的备考过程,包括备考科目,参考书籍,参考网课和刷题等都在我之前写的一篇知乎文章里了,详情请移步:2024东京大学工学院电气专攻IME硕士项目申请心路历程